赵言斋,男,汉族。1957年出生于山东济宁,现居北京。1980年毕业于山东省工艺美术学院国画系,1987年进修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。国家高级美术师。现为中国国务院国宾礼国务外事特供艺术家。中美文化艺术交流大使。世界文化艺术联合会中华美术家协会副会长。国际文化产权交易所签约画家。国礼书画院文化产业院长,国家广电总局书画院副院长,北京宣和书画艺术院副院长,中国艺术书画院理事,北京人民书画院理事,北京红旗飘飘书画院副院长。
赵言斋先生专功花鸟,尤其擅长写意葡萄,近年来在国内外多次获奖,其作品被被人民大会堂及中外著名收藏家收藏,多次作为国礼赠送许多国家访华领导人。在赵言斋笔下,秋天是色彩绚烂的,颗颗丰硕葡萄是多姿多彩的。从美的评价出发,赵言斋先生的国画到达的是人心里的“自然”,心里想着什么,笔下就会涌现什么,笔下流露出的不再是简单意义上的写实,而是凝合心境的艺术品。
自2009年5月起,赵言斋先生的作品多次参展并获奖:作品《秋硕》获第五届欧阳询书画大赛金奖;《秋韵》获首届“翰墨颂中华”全国书画大赛金奖,入编《中国当代书画家墨迹典藏》,并授予“中国文化爱心使者称号”;作品《硕果累累》获第五届“金鼎奖”书画大赛金奖,入编《全国书法美术优秀作品集》,并被授予“中国美术百杰”荣誉称号;《秋韵新作》获第三届“民族情”全国书画艺术大赛金奖。
入编《中国当代书画艺术家墨迹典藏》,并授予“中国文化和谐使者称号”;作品《丰收》获第三届走进上海全国书法大赛金奖,并作为上海艺术界嘉宾代表,登上了建国六十周年庆典天安门观礼台。 近年来,赵言斋先生在美国,法国,日本,尼泊尔,香港,澳门和广东省东莞市,山东省青岛市和济宁市等地多次举办个人绘画展,受到中外广大收藏爱好者的大力追捧!赵言斋说:宣传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他的责任和义务,他要用爱心让自己的国画艺术走进百姓家,才能无愧于“爱心书画家”称号。
秋意浓,画中石榴展现生活的点滴,在中国石榴被视为一种吉祥的象征,寓意着生活的繁荣昌盛。在秋季,当石榴果实成熟时,它的颜色鲜艳,皮薄肉嫩,晶莹剔透,如同宝石一般,甜蜜的口感如蜂蜜般浓郁。石榴的籽软汁浓,余味留香,不仅美味可口,还寓意着家族的团结和繁荣。
在传统文化中,石榴作为一种重要的元素,被广泛应用于吉祥图案与雕刻中,石榴花则寓意着成熟的美丽和魅力。这种鲜艳美丽的花朵在盛开时令人心醉神迷,而当它凋谢后,便结出了石榴果实。石榴花也因此成为了一种表达对女性赞美的象征,寓意着女性的美丽和魅力。这样的组合无疑是非常令人心动的!
中国人喜欢画桃,墨叶硕桃,绿枝鲜果,明艳而隽秀,亮丽而夺目,赵言斋的桃率真大气、天真浪漫、桃枝繁叶茂、桃庄重质朴,赵言斋以擎天之笔,在宣纸上抒就着长寿之色,祈福之色,祝愿之色。 赵言斋笔下瞭人的硕果表达着一种健康和正气、笔下艳艳的寿桃代表着,祝愿祖国繁荣昌盛,祝愿全中国每一个家庭,都能健康快乐,长寿和美,增福增寿,永远吉祥!
赵言斋老师以葡萄入画,“晶莹碧玉缀枝头,品味酸甜第一流。串串轻姿消倦意,悠悠靓影解烦愁。”
夏去秋来,葡萄熟了,大串大串的从叶子缝里垂了下来。它们晶莹剔透,像是用水晶和玉石雕刻出来的,又像颗颗巨大的玉石珍珠,个个水灵灵的,其硕果累累丰收之状,又可与秋花相结合描绘出花实并茂之感,秋收季节的若果累累、富裕、高贵、幸福与甜蜜、多子多福的美好寓意。
在这天高云淡、阳光甚好的日子,坐在家里吃着葡萄,再欣赏赵言斋老师笔下的葡萄作品,让艺术和生活完美融合,好不惬意好不欢喜!
赵言斋老师的画作“喜事连连”,以柿子、喜鹊为内容,用鲜亮的色彩描绘出充满生机的画面。柿子与喜鹊,在中国文化中寓意着吉祥与喜悦,都耀明以其独特的笔法将这种寓意巧妙地融入画中。柿子的红色鲜艳欲滴,象征着生活红红火火;喜鹊的黑白羽翼,在柿子的红色背景下,显得生动而有力,仿佛在唱着生活的赞歌。 整个画面充满了生活的气息。柿子“美味”又吉祥的作品。
它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吉祥物,既是吉祥的象征,又是丰收的喜庆。柿子在秋季成熟节,挂满枝头的金灿灿的柿子,总是让人眼谗心喜,这是人类收获的喜悦。
看到赵言斋老师的柿子图,不禁让人想起陆游的经典诗句“墙头累累柿子黄,人人秋获争登场”。在中国,柿子又有谐音“事”音,寓意万事皆如意,象征一切都会顺利。
2014年赵言斋老师的作品在美国市场上以16万一平尺的价格成交了20幅作品,这一价格不仅体现了作品的艺术价值,也反映了国际艺术市场对中国现代艺术的认可和追求。这一交易不仅为艺术家带来了经济上的回报,也为中国现代艺术在国际艺术舞台上赢得了更多的关注和尊重。
短短几年时间里,赵言斋先生的作品在当今社会各界收藏均已达到80万一平尺,这一现象不仅反映了艺术品市场的繁荣,也是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标志,它反映了人们对艺术价值的认可和对文化传承的重视,同时也为艺术家提供了更多的创作动力和市场机会,收藏家对艺术价值的认可和追求。艺术品收藏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和经济活动,吸引了众多收藏家的参与和投资。
|